科美生物,1999年创业,50万人民币起步,已完成三轮融资1.5亿美金,医疗诊断领域的领军企业
《福布斯》“2009中国最热门的11家创业公司”之一
创始人应希堂先后当选中国医疗器械协会体外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创业邦》2008年度十大中国年度创业人物
2010年度检验行业十大企业家
康爱营养,2017年初完成获得PRE-A轮1000万人民币融资。
如果你身价过亿
如果你可以提前退休
如果你真的可以睡觉睡到自然醒
你会做什么?
几年前的一个清晨,应希堂从睡梦中醒来,不像此前,他都是准时早晨6点钟起床去公司,这一天他选择自然醒,但是他并不觉得睡得好。
作为中国诊断试剂行业发光免疫领军企业之一科美生物的董事长,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已经完成三轮1.5亿美金融资,找到职业经理人团队负责公司日常运营,退居二线担任董事长,公司在职业经理人的运营下发展越来越好,应希堂做起甩手掌柜,并享受着常人所经常幻想的“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于是他尝试着安逸地迎接一个清晨,但是他发现反而转辗反侧。
“心里发慌,特别无聊,觉得人生已经到底了,不能这样,我要再做些什么”。
再创业
与应希堂相约在昌平区创新大厦他的公司,与其他创业公司热闹开放的风格不同,他新创业的公司康爱营养依旧保持着医疗行业整洁肃静的环境,推门进他的办公室,是一个大的书柜,不仅摆满了营养学的专业书籍,还有创业、经营、企业文化方面的书籍。
应希堂再次创业的康爱营养公司,为医院提供临床营养软件、硬件、培训、科研服务,为患者提供营养治疗,为此开发了临床营养信息系统CNIS、引进翻译大批国外行业文献,研发了一系列特殊医学用途食品。
作为笔者父亲辈的60年代生人,应希堂并不怕在一个新的领域从头开始学习。几年前,基于前一次创业的基础和多年经验,他思索着在医疗行业主动出击寻找一个新的机会,于是他走访了包括新疆、广东、香港、台湾以及日本、欧美等地的医院,他发现,在中国的医疗领域,相比国外有一个明显的短板,那就是营养科的落后。
“很多医院的营养科办公室都在地下室,空间狭小、设备简陋,基本从事普通餐厅的事,但据国内外临床证实,相关临床科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达70%,营养风险可能导致感染并发症发生,患者康复延缓,这么多需要专业营养支持的患者一定需要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怎么能和普通人一样吃饭呢?”应希堂感慨道。
中国医院还有一个明显的差距,国外已经以口服营养为主,除非患者无法进食或不能经口进食,一定会是口服营养为主,而国内居然静脉注射营养支持比例还高达90%以上。在美国召开的临床营养学会上,应希堂曾当面请教一位国内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的一位专家,国外已明确证实静脉注射会导致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影响康复,为何国内仍以注射为主?专家无奈的说,国内没有营养师可以协助临床医生做好营养支持,患者太多,静脉注射简单快速,他接着介绍国内一些医院实践证实,在良好营养支持下的快速康复外科,已可以实现手术患者三天或更短即可出院,这么短的住院日已超过很多国外水平,但绝大多数中国医院的平均住院日还处于十天左右。
试想一下,如果平均住院日可以缩短到三天,医院效率即可大幅提高,住院难也可以极大的缓解。临床营养不仅帮助患者康复,还能提高医院效率,想到这些,应希堂坚定了在临床营养行业创业的信心。
剑指营养科
医院营养科是负责医院住院患者及门诊病人营养指导和营养配膳的专业科室。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院中营养科室同内科、外科一样是必备且重要的科室,北京协和医院成立时,营养学部名列六大学部之一,而在国内,鲜有人问津。直到1985年中国卫生部才明确认定临床营养科室为临床医技科室,并在针对“ 三甲” 医院等级评审和复评中, 将是否配备临床营养科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国内营养科发展的这30多年中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人、缺设备。
数据显示,我国将近14亿人口中,仅有4000名注册的营养师,平均约35万人才拥有1名营养师,国内最早设立营养科的北京协和医院,营养师也是人手紧缺。在美国,注册营养师人数为9万多人,平均3000多人便拥有一名营养师。而在世界最长寿的国家之一——日本,注册营养师数量在5万人以上,基本覆盖了从医院到社区的营养支持。
根据国家卫生部规定,300 张以上床位的医疗机构须设立营养科,且每100~150 张床位必须配有一名专业营养师,现在实际情况明显相去甚远。
因为起步晚,所以营养科的营养药物及诊断工具和设备也比较落后。目前,尚无针对我国国民体质的营养筛查工具,所以在专业营养师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又无专业的筛查工具进行辅助,营养科的发展非常缓慢。
然而营养科的治疗效果以及效益都是显著的。根据Philipson研究数据显示,通过对美国4400万患者近十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通过营养支持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2.3天(减幅21.0%),节约医疗费用减少4737美元(减幅21.6%),30天再入院风险降低2.3%(减幅6.7%)。
中国的营养科就是荒芜之地,要在这个地上开疆拓土,虽有好机会,和赌博无异。
“我觉得这是一个理性的赌博。”应希堂认为。
2009年我国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通知,第二条指出三甲医院和具备条件的二级医院应该设立临床营养科,其他医院可设立营养诊室,要求试点医院要明确临床营养科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模式,配备必要的医师和营养从业人员,完善工作制度。
应希堂嗅出了这一早期市场的机会,成立了针对营养科发展市场的康爱营养公司。
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临床营养服务机构
康爱营养公司现在主要提供临床营养信息管理系统、临床科研管理系统,研发生产患者专用的特殊医学用途食品,聘请了一批国内外顶尖的科学顾问,包括美国哈佛大学丹娜法伯肿瘤医院的陆卫东教授、台湾营养师工会主席金慧民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分会主任委员石汉平教授,协和医院、医科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研发出一系列特殊医学用途食品。
针对我国营养师人才缺乏、专业度不高且无专业筛选工具的情况,康爱营养自主研发了临床营养信息系统CNIS,提高营养师的工作效率并可以给出专业建议。在这个CNIS系统上,医生和营养师,可以高效地完成整个诊断治疗流程,现在已安装到全国120多家三级医院,北京超过60%的医院,包括北京三零一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都装载了这套CNIS系统。
北京市第二医院使用康爱营养软件系统,并在康爱的专家指导下,一次性通过了著名的医疗行业JCI认证。在2016年11月,康爱营养公司的CNIS系统还获得了北京科协主办的“Top100新技术新产品创新力行动”医疗健康奖。
但是打通市场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多数患者对于营养支持的意识薄弱,多数医生由于医学教育的缺失也对营养学不知甚解。
于是应希堂决定通过营养师培训教育与营养学宣传普及先行来加强患者与医生对于营养学的了解与重视,继而配合CNIS的系统来推广出售相关产品与服务。
从2015年开始,康爱营养相继在哈佛大学肿瘤医院举办了2015美中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与支持疗法学术研讨会、中国国际肿瘤营养学论坛等会议,还联合组织编写了《肿瘤患者必备营养手册》。联合抗癌协会肿瘤营养分会在全国陆续举办了40多场培训班。
一个学科的宣传普及,的确需要一个长的周期,但是应希堂泰然自若,因为问及“下一个风口在哪里”这个在创投圈很火的问题时,他也非常实在的回答,“我认为医疗行业是一个长期的风口。”
“我认为医疗行业是一个长期的风口,这个判断也是我从前一次创业经历中得出的。每个公司的成长阶段都需要具体分析,在一切都还不成熟的时候,你想要快速复制发展是会摔跟头的,需要稳扎稳打,但是风来了你得站在风口上才可以飞起来。所以我相信我的判断,创业的过程就好像马拉松,需要坚持。”
的确,“风”正在吹来。
2014年7月,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29922-2013》公布实施。2016年7月,国家食药监总局《特殊医学用途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应希堂就好像一个航行多年的舵手,随时关注着风向,随时扳动着舵把。
不断汲取新鲜血液
18年前,应希堂从中国最早的体外诊断企业之一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出来和几位教授和合伙人凑了50万人民币,成立了北京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那时的他有点儿像是被“推着”上了创业路,因为是跳出体制做了老本行。
而现在,他虽然还在医疗行业,但是完全是主动寻找出机会开启了全新的领域,是真正自己走上了创业路,所以他也需要重新学习。
他的手边书三本引人注意,《四步创业法》、《创业者圣经》和《创业者手册》,贴满了便利贴和书签,翻开来都是他的笔记。
看应希堂本人,这位60年代的创业者已有了不少白发,眼神却是有力且精神抖擞。
一位投资人来拜访他时说,你这是自找苦吃,但应希堂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做些有意义的事更具有挑战性!
2016年6月,他加入了清华经管创业者加速器创业群英荟,成为二期荟员,应希堂表示,“很感谢清华经管创业者加速器能让我加入这个大家庭,因为我是班里年纪最大的。”
“非常幸运能够加入创业群英荟,因为这里都是非常年轻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创业者,他们敢闯敢拼,并且充满着创新的想法和前沿的知识,还可以共享优质资源,这都是我可以学习的地方。”
“在创业群英荟的课程中,我也学习到了有关商业模式和融资教育等与一线创业相关的课程,让我对创业充满了信心。”
如果你身价过亿
如果你可以提前退休
如果你真的可以睡觉睡到自然醒
你会做什么?
真的每天睡到自然醒吗?
或许可以忘记一切,重新开始,挑战自己。